行业新闻丨即将实施《住宅项目规范》对供热行业有哪些重大影响
GB 55038-2025《住宅项目规范》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让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对供热行业和居民采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层高不低于3米对集中供热能耗的影响
热负荷计算调整
层高提升至3米后,建筑体积增大,需重新核算热负荷。根据《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标准》,供热系统设计需基于实际热负荷和热指标。若热负荷计算不足,可能导致供热
能耗增加
示例:层高每增加10厘米,室内空气流通效率提升15%,但同时空间体积扩大可能增加热损失。
楼板增厚与隔音需求间接缓解了孤岛户问题
新规要求楼板厚度从6厘米增至10厘米以满足隔音标准,但增厚楼板可能降低热传导效率,需通过优化保温材料(如聚氨酯发泡)平衡隔音与节能。
数据:墙体和楼板厚度增加40mm、20mm后,隔音效果提高2分贝,同时减少热量通过楼板传导。
二、室温调节功能推动户端调控升级
分户自主调控趋势
规范明确要求“分室(或分户)设置室内温度调节控制装置”,例如散热器恒温阀、地暖温控器等。这意味着供热系统需从单元级水力平衡向户端精细化调控转型,减少“孤岛户”和“报停户”对整体供热效率的影响。由以供热企业为主导的室温调控决定权,转向以用户自主调控室温的模式,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可以降低投诉率。
技术适配与成本平衡
分户调控需配套智能热计量和数据平台,短期内可能增加改造成本,但长期可降低无效热损耗。通过智慧供热系统实现室温自动调节,减少10%-15%能耗。
三、隔音与隔热协同效应
墙体增厚强化隔热
新规要求分户墙基层厚度不低于240毫米(原200毫米),楼板厚度增至120毫米(原100毫米)。增厚墙体可降低热桥效应,减少热量通过墙体传导损失,间接降低供热需求。
减少户间干扰与热平衡优化
加强隔音的墙体增厚(如240毫米)同时提升隔热性能,减少户间温度串扰。例如,楼板增厚后,楼上地暖运行对楼下室温的影响降低,减少因温度差异导致的报停户。
四、供暖设施设置要求明确,覆盖更多气候区
夏热冬冷地区强制配置供暖设施
规范明确要求夏热冬冷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住宅建筑必须设置供暖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这一规定填补了此前区域性供暖覆盖不足的空白,将推动该地区供热管网扩容和多元化供暖模式(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的普及。
气候区差异化设计标准
规范根据不同气候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温和)提出差异化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例如寒冷地区需强化热源稳定性,夏热冬冷地区侧重灵活调节能力。这将引导供热企业优化区域供热系统设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五、推动供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清洁能源与智慧供热技术应用
规范提出“绿色低碳”原则,结合2025年两会关于清洁能源替代的政策导向,供热企业需加速煤改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改造,并推广智慧供热系统(如物联网调控、多能互补)。例如,西安等地已通过余热回收技术降低供热能耗。
碳排放与能效监管强化
作为强制性规范,供热企业需严格执行能耗限额标准,未来可能引入碳交易机制,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碳排放。
六、居民采暖体验与权益保障升级
供暖质量与稳定性提升
规范要求供热系统需满足“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目标,例如提高墙体隔声性能以减少设备噪音干扰,并明确供暖设施维护责任,保障居民冬季用热连续性。
适老化与无障碍设计
规范要求卫生间等区域预留供暖设备安装条件,并设置紧急呼叫按钮等辅助设施,方便老年人安全使用供暖系统。同时,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电梯轿厢,确保紧急情况下供暖故障可及时报修。
七、行业格局与政策协同效应
国有供热企业主导地位强化
规范废止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等旧标准,为国有供热企业整合区域市场、淘汰落后产能提供政策依据。例如,西安计划2028年实现全市集中供热全覆盖。
市场化改革与公益属性平衡
政策鼓励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供暖设施建设,但核心热源和管网仍由国企运营,确保公益性服务(如价格调控、兜底保障)。
行业与居民影响总结
对供热企业:需升级智慧供热系统,优化热网调度算法,应对户端调控带来的负荷波动。
对居民:分户温控提升舒适度,但需配合行为节能(如合理设置温度)以降低热耗。
政策导向:通过强制性规范倒逼行业绿色转型,同时兼顾居住品质与能源效率
GB 55038-2025通过强制性与差异化要求,推动供热行业向绿色化、智慧化转型,同时提升居民采暖质量与权益保障。未来,供热企业需在政策合规、技术创新和民生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居民将受益于更稳定、清洁的冬季供暖环境。
附住宅项目规范(部分):
3月31日,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发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
《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提出了住宅项目的底线要求。据悉,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将给老百姓的居住体验带来哪些升级?记者进行了采访。
关注点1: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
层高是上下相邻两层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规范,新建住宅层高提升为“不低于3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曾宇介绍,规范将层高提升了20厘米,可以让室内有更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给住户更好的空间感受,为多样化装修等提供条件,增强功能灵活性。
关注点2: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电梯轿厢内
规范要求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
曾宇说,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上下楼梯较为困难,4层起设电梯可以满足适老化需求,也能方便居民日常出行和搬运重物。
目前有大量的多层住宅有加装电梯需求,但由于多方面因素限制,实施起来难度很大。“规定新建住宅4层起设电梯,基本能涵盖绝大多数住宅建筑,避免未来再面临加装电梯难题。”曾宇介绍,新规范还规定了电梯轿厢门和轿厢尺寸要求。
不仅如此,规范还要求住宅建筑的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能够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当有突发事件时,可及时对外联络,提升住户安全感。
关注点3:提高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
根据调研,噪声引起的投诉比较多。本次规范提高了卧室起居室分户墙和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分户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此外,对建筑设备传播至卧室、起居室的结构噪声、卫生间排水噪声等提出了噪声限值要求。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声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闫国军介绍,规范对住宅声环境指标要求进行了提升,能够有效减少噪声干扰。
关注点4:系统提出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方面的要求
本次规范就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例如,要求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要求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提高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要求,方便搀扶老年人进入或乘坐轮椅进出;提出电梯轿厢尺寸、紧急呼叫按钮高度等要求。
关注点5: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应设供暖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
室内热环境质量关乎“冷暖”感受,是保证人体健康、舒适,提升居住满意度的关键性能指标。规范从冬季保温、夏季隔热以及建筑通风三个方面,对住宅建筑提出基本性能要求。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炎热、冬季阴冷潮湿,从宜居角度出发,需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室内热环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清勤介绍,本次规范考虑到夏热冬冷地区,比如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地区老百姓冬季采暖的需求,规定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空调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
日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本次规范要求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专家表示,这也要求住宅项目规范设计不仅应控制好建筑间距,同时平面设计也需优化,考虑室内空间合理布局。
针对高空坠物伤人等隐患,规范也作出了相关规定,例如要求栏杆要有防止攀登和物品坠落的措施;要求单元出入口设雨篷。规范还要求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专用平台。
在电气方面,规范规定了每套住宅电源插座的设置要求和数量,除对洗衣机、冰箱、排油烟机等固定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设置作了规定外,还增加了厨房电源插座数量,提高使用便捷度。
“新规范结合我国近年来住宅项目建设实践,在对现行住宅标准实施情况评估的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提出,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将更加有力支撑城镇住宅高质量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来自:热电与新能源产业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或经授权许可,转载仅为交流学习、分享观点、资讯之目的,不代表[北方供热建材网]观点。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符合转载规范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删除。从本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
- 行业新闻丨国家能源局介绍一季度能源形势,解读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
- 行业新闻丨3月经济动能超预期,煤炭价格底部反转信号显现
- 行业新闻丨蹄疾步稳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文华
- 行业新闻丨“对等关税”下中国能源市场的应对与突围
- 行业新闻丨中美关税博弈对我国煤炭市场影响几何?
- 行业新闻丨万亿元级规模!这一技术成低碳产业新增长点
- 行业新闻丨中国能源报:新能源供热助力加速降碳
- 行业新闻丨《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之一:加快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节能降碳培育绿色新动能
- 行业新闻丨《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之二: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行业新闻丨《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之三:加快热泵技术推广应用培育热泵绿色低碳产业
- 行业新闻丨国家多部门力推热泵!央视聚焦四大增长极
- 行业新闻丨即将实施《住宅项目规范》对供热行业有哪些重大影响
- 地方资讯丨5月1日实施!北京立法强制推广可再生能源!双碳目标+供热升级!